close

這是一篇關於台灣的族群關係參考文章,是談東南亞文化對台灣的衝擊,早年這些東南亞文化是透過僑民帶入台灣(如果不將原住民文化跟東南亞算在一起的話),現在光是外勞人口就高達數十萬,更別提外籍配偶的數量加起來,雖然我們不見得會對東南亞社會的俗文化或次文化有興趣,然而漠視甚至排斥卻對我們不會有幫助,因為台灣的底層工作無法沒有外勞參與,而新台灣之子也會一天天長大,跟我們一樣求學、找工作、納稅、成家立業,到時候他們會怎樣看待台灣以及來自東南亞的同胞呢?有興趣討論回應的同學,請記得依順序填寫學校、班級、學號、姓名,再將您的看法貼上,以作為平常表現之參考依據之一,字數不限但須言之有物。

【余曜成/動漫畫文化觀察者(台北市)】
 
李奇的《歧路天堂》是第一部以外勞為主角,並且剖析深刻的電影;他的主題,是刻畫現代台灣社會邁向全球化的後現代社會之觀察。從《歧路天堂》關切的外勞議題上,筆者找到與「動漫畫」文化上雷同的地方。

首先,都是一種次文化。外勞問題,如電影所呈現出來的,是存在於整體社會中的邊緣事件。動漫畫也是,動漫畫所呈現的,是在主流文學、美學文本之外的社會休閒娛樂。此文本從原本的偏門、純粹的附屬品、俗民文化,到大眾文化或是另外一種精緻藝術(如村上隆的超扁平),較常歸類於次文化範疇。

其次,都存在著不平等的對待。台灣人常以崇拜的角度看待歐美人士;然而對待第三世界的外國人,就如同看到惡人,飽以不屑眼神,甚至避之唯恐不及。

而在動漫文化,對美國迪士尼、加菲貓、史努比,認為是高尚、親民、寓教於樂;對於日本動漫畫,則保有以往的「漫畫有害論」,並且一貫認為此等是孩童時期玩物。「宅」字當道,使用日廣,但其中仍存在負面意識。

兩種文化雖然都有不平等議題存在,但是位階有所不同。外勞文化所產生的跨文化議題,出現在經濟與社會層面,主要是在家庭、職場以及伴隨的治安問題;動漫文化出現在休閒、娛樂、教育等層面。

隨著時間一久,外勞文化、外籍新娘的文化混合即會發生,例如潑水節亦出現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,泰國、越南料理也愈形普遍,更出現東南亞外籍新娘的中文歌曲演唱、文字創作等等。另一方面,以往動漫的低落文化地位也在改變中,《灌籃高手》造成籃球熱,《神之雫》帶起新的品酒文化;在經濟層面上,金融海嘯與「宅」經濟的大量使用,使得「宅」文化變得更為炙手可熱,動漫文化也脫離娛樂休閒的層面而往其他領域邁進。

筆者覺得有趣的地方在於,這兩種次文化的融合為何?在外籍新娘所養育的新台灣之子當中,除了新一代的教育問題,以及被人指指點點是否為「真」台灣人而在社會、政治上產生立足點爭議外,動漫文化在這些新台灣之子的家庭中,究竟是如何的存在?動漫有害論與層次低落之爭點,還存在嗎?以往台灣人被日本後文化殖民所產生的崇拜現象,亦存在於這些新台灣之子當中嗎?「宅」文化、經濟議題,是否在這些人中產生另一種新的思考與氛圍?

《歧路天堂》給我們一個關心外勞現象的台灣人的思考與觀察紀錄,同時在次文化觀察者中,《歧路天堂》也給了另一條文化混合的研究道路,以後看待對象並非只有傳統的閩客外原四種,我們必須重新審視這改變的社會。

【2009/02/16 聯合報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88427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