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 在三月二十七日的豐丘部落論壇中,我們同時欣賞來自加拿大的紀錄片「大河的愛」,紀錄著原住民的文化與大自然的關係。在北美洲的大河中,蘊藏著上天神秘的賜與,迴游的鮭魚總是準時赴約,參與著自傳說時期就訂下的誓約,依賴著河流的資源繁衍族群,同時也對河流帶著莫名的敬畏,河流成為傳統信仰的核心,許多儀式都在河畔舉行,因為鮭魚的數量影響著族群的盛衰,沒人敢輕忽怠慢,更不會粗暴的在河中搜捕一空,這樣的觀念年復一年的代代相傳下去,人們都在祖先走過的地方,重複著千百年來的溯溪、紮營、搭棚與捕魚。

060410期 060410期
       一名住在河畔的史多洛族老奶奶,就在工寮般的棚架裡,以傳統的刀工處理鮭魚並加以風乾,這樣的動作蘊含了祖先的生活追憶,也是她最喜愛的處裡方式,鮭魚是史多洛族的主要食物,但現在已少有人像那位老奶奶般風乾,他們用在家庭聚會等場合中,老奶奶說處理完報紙包魚工作後可以游泳,因為皮膚會很油膩,但處理時可以邊看報紙邊包魚。

        在另一個納米斯族的會所場景中,族人老少正在進行傳統的儀式,他們自認是傳統領域下,土地與河流的守護者,但現在卻對任何事物都無法掌握。同樣是納米斯族的老奶奶,也在追憶昔日的生活方式,族人們對於鮭魚的迴游總能精準預期,捕魚、燻魚仍然歷歷在目,對她而言,一個父親能夠自然反應般地告訴孩子「魚群快要到了」的河,這才是真實的河流,她認為能夠擁有這樣的一條河,真是非常幸運的事情。

        在寧契許河口,納米斯族船夫說著先人之所以在此定居,全是因為依賴鮭魚的緣故,保留地的面積只有河岸幾百碼的範圍,但這裡河產豐富,讓他們不用搬來搬去的找魚,母親告訴他河裡住著五種魚:紅鮭、銀鮭、粉紅鮭、王鮭與狗鮭。在青山、綠水、藍天、白雲及白頭鷹的叫聲下,漁夫駕著汽船撒網捕魚,訴說著漁獲量的豐富,但是有些魚已經因為伐木而消失,所以他們藉由鮭魚增生計畫重建生態,雖然鮭魚仍會回來,但數量仍未達預期,如果上游仍繼續伐木,加上很多河道關閉,也許有天鮭魚就回不來出生之河了!

        納米斯族船夫說他們會將收到的漁獲,拿出一部分來做成魚罐頭,但是在當地處理而非送到外地,除了風味會不同外,最重要的是由自己族人來經營,而熟悉鮭魚的老奶奶會到工廠中,一一檢查族人裝罐的份量及手藝,因為這是老奶奶從小就跟著母親從事的工作,在白人的工廠中討生活當女工。在當時男人從事勞力性的工作,女人多在外地的罐頭廠工作,連小女孩都不例外的參與其中,每天就是洗魚、切割與裝罐,因為按件計酬的關係,人人都能迅速熟練的完成動作,直到魚公司跟製罐業者到岸區後才改變。

        船夫說在尚未進入企業化捕魚的年代,早期的業者是卑詩製罐公司及ABC公司,他們擁有政府發給的捕魚執照,而納米斯族只是單純捕魚維生,當業者進來後便開始跟族人以物易物,但卻無法像白人業者般擁有捕魚權,船夫的父親因為是世襲頭目的關係,被業者聘來管理捕漁船長達15年。他們是最早富裕的部落,因為他們是用刺網捕魚,漸漸族人開始也傾向這種商業化的捕魚,並不斷替取得捕魚執照來游說,終於在一九二二年開始取得捕魚執照,打破原住民不准在動力船隻上捕魚的規定,由於原住民是捕魚的主要人力,大家都競相投入捕魚工作,但當政府的規定又改變時,漁船數量的縮編反讓他們很難生存。

        對於原住民的說法,漁業部長認為事實應該相反,縮編漁船數量使得非原住民的漁船減少,村落的捕魚機會應該是增加,只是村落的漁船原本就不多,所以受雇的人才會減少,相信未來政府可以提供更多有意義的工作。對此原住民當然持不同意見,從原住民的船隊陸續停擺,社區經濟從自給自足變成依賴社會福利,大家都認為被這項漁船縮編政策給害了。

        史多洛族老奶奶說著,原本以為日子會過不下去,但還是活下來了,早期總是和先生兩人,自己去捕魚、撒網、搭棚架等,而魚也總是能夠賣掉,不管是合法還是非法捕獲,連法官、警察與律師都來買魚,有些不是原住民,有些則是不捕魚的原住民,無論如何,除了留下自己所需的以外,其餘都會賣出毫不浪費,因為他們都知道我們在捕魚,所以也無須去叫賣,買家會自己找上門,捕魚合法化之後,事情則又出現了一些改變。

        漁業部在與原住民簽訂捕魚協定後,准許原住民進行「捕魚為食」的鮭魚買賣,結果連不捕魚的人也跑來捕魚,因為他們認為可以賺大錢,結果捕魚者的數量躍增三倍。老太太說捕魚是他們的維生方式,賺錢並不是他們的目的,她還是喜歡過去的方式,沒這麼多捕魚的人,因為現在有人滿載而歸,但也有人空手而返,全是因為捕魚的人太多了。

        納米斯族船夫說當鮭魚來時,大家也都來了,要如何跟三四百艘船競爭呢?現在只能在每週限定某天的幾小時中,靜靜等待魚群的到來,若是運氣不好也沒辦法,因為沒多餘時間可以換地方,魚獲一年年減少,有些人只好去別的地方工作,時間也許還會再縮減也不一定。政府原本表示,縮短捕魚的時間是為了大家好,等魚群回來之後,便能恢復原本的捕魚活動,但是魚群從未回來過,最後捕魚時間只剩下幾個小時。

        一位史多洛族少婦說,河裡的魚供應全家所需,他們以風乾、煙燻或是醃漬、罐裝等方式儲存過冬,少婦謹記母親所說的,若不遵照祖先的傳統,他們就不會有鮭魚,所以打從捕到第一條鮭魚,就必須以分享的方式進行家庭大餐,並表示感謝,她根本無法想像沒有鮭魚的日子會如何?雖然現在溪水不像以前那樣乾淨,想游泳淨身必須到上游去,但擁有這樣的一條河流仍是種享受,因為對他們而言,淨身還包括心靈上的沉靜與洗滌,可以強化心靈除去病痛與悲傷。

        以前我們去溪邊是從小路穿越森林,整個大自然幾乎都是自己的,但現在溪邊開始出現小屋,我們突然變得好像是非法入侵的外地人,我們向來認為河川是大地的、上帝的,不屬於任何人的東西怎能賣呢?但土地權、捕魚權一日未談妥,我們在這裡就是入侵者,我們成了這樣的角色,得這樣過日子。

        她的先生則說,漁業部要求協議必須以「捕魚為食」為名,但這並非族人捕鮭魚的說法,他們認為鮭魚是原住民的傳統權利,「捕魚為食」反而造成外界業者的誤解,因為既然是「捕魚為食」,那為何又拿出來賣呢?

        儘管我們不同意這樣的字眼,但漁業部卻一直這樣使用,這樣的協定雖然免除了漁業巡警的騷擾,但也因為捕魚者大增,讓大家都無法期待捕魚真的能賺錢,如果能讓社區的人一同諮商因應之道,或許事情會更順利吧!但現在木已成舟,大家的心裡很困惑,不知道這樣會不會影響原住民的權益,尤其是解決土地議題方面,因為捕魚權利是原住民權利協商的重要議題。

060410期 060417期
       史崔克灣的哈克蘇族是依賴海洋資源的族群,我們看到哈克蘇族人駕著小艇,緩緩的將鐵杉浸入水中固定好,因為祖先流傳下的智慧,讓他們知道鯷魚會在枝葉中產滿魚卵,然後就可以將魚卵曬乾作為糧食。各家戶皆有自己的鮭魚場、比目魚場、黑鷹區等,必須由他們來負責這些區域的管理,確保魚群不受破壞,因此傳統的哈克蘇人是自然保護者,破壞者會受到族人禁止捕捉的處分。小孩從參與長者的捕獵與口語傳說中,學習到鯷魚在族群中的重要性。鯷魚卵的採收、冰鎮、醃漬是全家動員的工作,大家在這過程中也學習著分享。

        因為非原住民式的管理,讓這裡的資源都開始減少,哈克蘇族的水域中已沒有半條鮭魚,無法支撐商業化的捕漁業,這地方的捕魚業都只有捕捉遷移性的魚類,從鮑魚、海膽到巨蚌的產量都銳減,海參也只能捕捉四小時,我們不能讓事情再這樣下去。為了讓海洋資源得以持續下去,原住民持續參與觀察、紀錄的漁業計劃,以期能建立海洋資源的資料庫,參與者都有著熱誠與對未來的盼望,並希望能有更多人能加入了解的行列,因為要改善環境,就需要人民更積極參與捕魚相關問題的管理,若不參與管理,這些資源再過十年將消失殆盡,所以不論漁業部參與與否,原住民都要介入管理。

        最初鯷魚禁補時,甚至不能捕魚為食,這都是因為鯷魚受到漁業部的不當管理,雖然他們認為不能把鯷魚捕光,但漁業政策卻還是造成這樣的局面,原住民因此付出慘痛代價,現在鯷魚似乎變多了,對哈克蘇族群而言,鯷魚非常的重要,我們的工作都跟鯷魚有關,我們知道要如何善用這些捕魚執照,我們用海帶放入養育池中取得魚卵,因為我們這樣利用資源已經很久了,這是我們最擅長的,我們的養育池也是產量最高品質最好的,多數都外銷到日本去。

        為了替族人改變漁業環境,我們決定建立自己的漁產加工場,雖然仍有許多的問題,但至少這是我們自己的工廠,能自己進行生產、行銷及管理,就讓人備感光榮,一開始族人並不願意到此工作,認為我們不會成功,但今日哈克蘇人的漁船,大多是為我們的工廠在捕魚了。不論是白人或印地安人,都喜歡自己經營事業,並以雇用自己族人及從自家工廠出貨為榮,賣價也比賣給外面公司高,我們試著自營以讓大家受益,如今我們已是個穩定的族群,所以更要確保社會與經濟的資源不會消失,因為我們完全依賴海洋。

        不同族群卻有志一同的認為,捕魚是原住民天賦的權利,並不是一種特權,原住民應該爭取自己的漁場,直到土地權談妥的那一天,漁業部並沒有真正的管好漁業資源,我們因此而付出代價,除非徹底整頓並找出負責人,否則這情況不會改善,官方只會印美麗的冊子,說明漁獲量跟回流量等,官方並沒有用當地的知識去思考,但除了原住民還有誰能更了解這地方呢?我們在這裡一輩子了,但官方只相信知識、權力跟電腦,不過我相信當地知識,絕對勝過這些工具!

        原住民的捕魚傳承,是透過實踐來進行的,但在捕撈的時間限制下,我們如何教小孩只能用幾個小時捕魚?我們怎麼可能只靠幾個小時來維持生計,而不考慮經年累月呢?我們的傳統是將職業及工作傳給族人與下一代,現在我們能傳什麼下去呢?十二小時的捕魚權嗎?這些社區幾千年來就靠海洋生存,應該讓他們取得海洋資源,為何為數不多的原住民不能享有這些資源?為何這些社區就不能以此維生呢?然而我們向漁業部爭取二三十年,卻沒任何進展。

        我們心中了解自己是這份資源的主人,但我們也要認知資源並非只供我們使用,我們必須與其他使用的族群共生,所以我們得跟所有的族群合作,共同負起責任,讓鮭魚年年都能回來,使用資源的同時也負責做好管理。漁業的資源若是消失,我們也會跟著消失,這裡可沒有水牛可以讓我們吃,因為鮭魚就是我們的水牛,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。

        看完「大河的愛」影片,不禁讓人想到美國的「西雅圖酋長宣言」(劇作家泰德.派瑞改寫版),他在一八五一年發表給華盛頓的大酋長──第十四任美國總統皮爾斯,以及接收土地的官員,一場意義深遠的演說內容,他答應美國政府購買土地的要求,同時闡述人與土地、萬物的關係。西雅圖酋長知道美國的入侵勢不可擋,只能柔順的答應將族人遷移至印地安保留地,將傳統領域以十五萬元的低價讓與美國政府,並「感謝」政府願意提供保留地來保護他們,以反諷的感謝美國政府的「仁慈」,但西雅圖酋長在謙卑的姿態下,卻以柔性的呼喊烙下永恆的思想巨塔,成為今日環保生態運動的精神火炬,永遠照亮著白人與印地安人。

        西雅圖酋長質疑資本主義操作資源的價值觀,如何用一張紙買下天空、土地的溫柔、奔馳的羚羊、清新的空氣與流水的漣漪,當野牛死盡還能用錢買回嗎?同時也將印地安人與白人對土地的概念相互對比,印地安人視土地為神聖,河水流著的是先人的血液,到處充滿祖先點點滴滴的回憶;白人眼中的土地都無差別,只存在著貪婪的買賣與掠奪,只想拿走一切能拿走的東西,使這片土地陷入荒蕪。

        他告誡白人應該尊重土地,即便土地已經為白人所有,仍應記住土地是神聖的,土地就像是我們的母親,唾棄了土地也等同於唾棄我們自己。最後他提醒大地不屬於人類,而人類卻屬於大地,現在發生在大地的事,必將應驗到人類自身,他將土地與基督信仰結合,告訴白人若傷害土地,就是對造物主的輕蔑,白人也終將滅絕,如果弄髒了自己的環境,總有一天會窒息在所丟棄的垃圾之中,儘管西雅圖酋長在出發前嚴辭發聲,但卻也無奈的體認到,美好的生活已經結束,殘喘求生的日子已開始的窘境。

        即使已經過了一百五十年,西雅圖酋長的預言卻在溫室效應的氣候異常中應驗,而影片中漁業資源的枯竭,就是主流社會毫無情感的理性操作下,導致資源失去控制的明證。在資源供給無虞的時候,印地安人也在現代的捕撈業中受益,但當回來的鮭魚越來越少,捕撈時間甚至只剩幾個小時後,印地安人更了解祖先的傳統智慧,是適應自然與天地共存共榮。如果沒能了解到這一點,當鮭魚不再回來時,無根的白人只須隨資本的流動而移轉他處,但著根當地的印地安人,卻得獨自承擔部落與經濟的瓦解破碎,在白人還沒面臨生存危機時,原住民便急著率先陪葬,這樣的理性基礎到底為何呢?

        印地安人並不反對資本主義,因為以物易物的交換經濟已不可回復,今日他們也投入了工廠的經營,並將自然資源作為商品來行銷,但他們卻在冰冷的操作上注入了感性的暖流,讓祖先與天地的誓約得以延續,並成為在地就業的發展基石,所以他們也持續的跟政府溝通,希望能取得管理資源的權利,這是自千百年前就存在的東西,也是步向未來的唯一希望,他們不希望是政府憐憫的給予「捕魚維生」之權而已,而是承認這原本就屬於他們。

        台灣曾是個大量輸出天然資源的島嶼,從鹿皮、樟腦到檜木,美麗之島已充滿開發的瘡疤,自然生態的存續岌岌可危,雖然政府也制定了許多措施,力圖恢復這些自然資源,但不是緩不濟急就是政策相互矛盾,更擋不住行政怠惰甚至官商勾結之弊。至於真正了解這片土地的原住民族,不但無法參與官方主導的保育計劃,甚至還成為某些層面的代罪羔羊,殊不知台灣生態的浩劫,相當程度是源自非原住民式的管理,就跟本片的情節一樣,政府只信任專家、理論與電腦工具,卻不相信在這裡生活千百年的住民,對於自力維護傳統領域的能力與決心,也不相信其維繫自然生態的傳統智慧。

        因為這樣的優越心態作祟,所以才會發生政府越是鼓勵全民造林,土石流卻越嚴重的奇怪現象!而當部落決定出面封山護溪時,政府還不忘出面宣示一下公權力,只是宣示的對象有點令人費解,例如飛鼠部落有鑒於神木群曝光,為了保護神木不被破壞,自發性的宣布封山護林時,應以護林為要務的林管處,只記得「提醒」管制權不在部落手上?當阿里山的鄒族頭目,因取締平地人私自入山採蜜,卻還來不及將沒入的蜂蜜送繳警方,就被該名平地人報警逮捕送辦,因為這在政府眼中等同於強盜行為?我們不禁要問,原住民除了爭取自治來捍衛自身權益外,還能如何要求政府,歸還這些自日本殖民統治時代,就被不當沒收的權利及資產呢?
◎原刊載於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060410期、060417期原動力電子報(http://atipc.homelinux.org/epaper/2006/060410/atipcpaper060410.htm)(http://atipc.homelinux.org/epaper/2006/060417/atipcpaper060417.htm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88427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