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01.JPG 02.JPG 

部落遊學的經驗累積


    在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的部落產業發展藍圖中,發展部落農特產行銷與部落遊學體驗活動是產業的兩大方向,部落農特產經過2006年的實兵操演,已渡過了最青澀的摸索階段,   至2007年已建置好自有的線上購物平台,商品種類也陸續上架,於是部落遊學體驗活動的開展,也成為2007年部落產業推動的首要工作。

    在2007年推動部落遊學體驗活動之前,原促會其實已陸續進行幾次的活動操演,例如2006年的地球憲章青年團、教育公共化連線、排灣族泰武部落的數位機會中心參訪等,同時段我們的接待家庭培訓工作中,也有部落接待互訪的實作課程,這些活動的舉行、行程的安排,對我們規劃部落參訪行程的工作上,提供許多難得的經驗,慢慢將各個部落的特色找尋並串聯,逐漸組織起可能的幾條遊學參訪路線。

    在地球憲章青年團的遊學規劃中,我們安排了打里摺文物館的參觀與座談、豐丘部落的葡萄園採果體驗、產銷班成長經驗分享、望鄉部落的田園民宿參觀及座談等;教育公共化連線的遊學規劃中,我們同樣安排了打里摺文物館的參觀與座談,接著是人和部落課輔班的對話,東埔野溪溫泉泡湯與彩虹瀑布健走等;泰武部落的參訪是由樹人醫專資管科尤柄文老師所率領,參觀了木雕藝術、部落工藝家,還進行了手工藝DIY與傳統排灣食物的製作等。

    雖然我們規劃的場次、人數也不多,卻也讓來者感到賓主盡歡,對部落遊學體驗的前景,不免一股綺麗的想像油然而生,若是農特產品可以跟部落文化遊程結合起來,豈不是有魚幫水水幫魚的效果嗎!在我們進行的拉拉山蜜桃行銷中,拉拉山神木原本就是著名的景點,豐丘雖然以葡萄著名,但東埔溫泉、玉山國家公園也近在咫呎,松林部落特產的鄉糯米鄰近奧萬大,卡度部落栽植的明日葉與九族文化村、日月潭相隔不遠,清流部落的手工藝及川中島米與惠蓀林場的景觀也是絕妙搭配……

03.JPG 04.JPG

 遊程規劃的起步與想法

    於是在2007年的這些嘗試操作中,我們在四月及五月期間,接連提出了採梅、採李的活動行程,同時也計畫在一期葡萄或是稻作採收的七、八月期間,再擴大辦理豐丘部落的布農TOYOkA葡萄與清流部落川中島米的體驗活動,從單純的果園採果擴大到大宗農產的行銷搭配,讓部落農特產與接待家庭可以結合起來,完整拼湊起部落產業發展的藍圖。

    信義鄉是台灣著名的梅、李產地,而四月至五月正是青梅與山連李、紅肉李的產期,不但可以在部落的果園中可以採梅、採李,也能將採下的果實進行簡單的DIY加工,變成醃漬品或水果酒、水果醋等,而且四、五月的晚上也是螢火蟲紛飛的時節,不但可以享用部落準備的原味燒烤餐食,也可以到野溪溫泉中泡湯,並在接待家庭中共賞點點螢火與星光相伴,在單純的火光與蟲鳴中逐漸沉浸在獵人笑話與夢榻裡,隔日養足精神後健走東埔古道,認識獵人的動植物知識,並在享用風味餐後結束行程。

    就在這樣的初步規劃想法中,我們開始到部落中找尋合適的果園,還有尋找水果DIY加工的講師,除了實地勘察可能的活動場所外,我們也準備了烤竹筒飯及洗製天然的愛玉等DIY預備活動,並親自參與實作體驗過程,希望可以讓我們的行程內容更加豐富多元,而且兩天行程包含採果、DIY教學、燒烤、風味餐、泡湯、住宿、導覽健行等,費用也盡量調整在2000元至2500元的範圍,在比較一般東埔行程安排的內容後,相信兼具豐富性與參與性的平價遊程。

    除了旅遊內容的規劃外,其實常年推動部落學習的我們,對於部落觀光旅遊的產業發展上,也希望能夠將「學習」的概念融入其中,我們不希望進入部落的人只是走馬看花,滿足或者是破滅心中原本心中的異民族文化想像。所以豐富的DIY活動是學習,一同參與燒烤與一肚子的獵人笑話及生活經驗分享是學習,古道健走中的原住民動植物知識解說導覽也是學習,我們希望學習是一種互動參與的態度,部落的接待家庭也是學習者,從各行各業各種階層與身分的來客中,認識不同的人與視野,也從來客的意見中學習提升自我角色的扮演與環境,畢竟不是誰生來就會經營與接待的。

05.JPG 06.JPG

遊學台灣體驗的行程安排

    秉持著寓教於樂的「學習」主軸,在我們行程安排的第一站並非直接到部落,而是先到風光明媚的埔里鯉魚潭畔,參訪謝緯青年營地裡的打里摺文物館,除了讓我們可以接觸到非官方的在地歷史詮釋,也希望能夠讓參與的夥伴們,現在這邊放空既有的刻板印象與偏見,因為唯有先放空自己才能如海綿般重新吸收,認識到那些刻板印象的塑造個案,並不能代表真實的部落情境,若是主流社會一直停留在誤以為這些偏見即是部落常態,那族群間真正的尊重與平等看待,就難以確實的扎根與認同。

    打里摺文物館是由營地的賴貫一牧師,常年收集族群文物整理而成的私人文物館,由於賴牧師在長期的社會運動過程中,有感於族群歷史文化的認同,在單一價值下的衝突與壓迫,加上追尋平埔血統背後的點滴,他了解到搶救這些見證時代文物的急迫,從巴宰族群與漢人的互動、遷徙裡,到國家權力鐵幕籠罩下的族群衝突,從姊妹原事件、薩拉茅事件、霧社事件,到原住民投身南洋戰爭、國家政策的全面壓制等,以實物呈現這段血淋淋的四百年族群歷史,突顯出追求多元族群價值認同的重要與可貴。

    結束了打里摺文物館的參訪,接著便是要朝信義鄉的布農族部落出發。信義鄉為布農族人的祖居原鄉,玉山腳下的東埔部落素以樸質強悍聞名,至今仍保留濃厚的獵人文化色彩,不過在自然保育受到矚目的今日中,唯有將狩獵文化與盜獵行為區隔出來,才能同時納入人文及動物的保育於一體,因為原住民是自然生態中的一環,當富含禁忌的狩獵文化消失,毫無文化節制的盜獵只會更猖獗,因此認識狩獵文化的永續意義,對建構更積極的保育環境是必要的。

    基於這樣的想法中,我們以行走體驗獵人古道的方式,透過沿途的動植物解說,直接認識布農族的狩獵文化及生態智慧,而我們也體會原住民對當地環境的認識,是建立在一長串的生命故事中,從這棵樹發現過斷臂彌猴、那座岩壁曾撿到滾落的山羌、這條溪的哪顆石頭遇到青蛙與螃蟹打架等。除了古道健走之外,原味燒烤與自費泡湯也是少不了的,以乾柴、汽油筒烤架、大鍋蓋進行的燒烤,即便沒有醬料醃漬仍風味獨特香氣逼人,搭配幾道簡單的烤番薯、高山蔬菜,就是部落豐盛的生活料理了。

    陳有蘭溪沿岸的豐丘巨峰葡萄品質為全台之最,當地的布農族人在葡萄引入後,也陸續追隨平地朋友的腳步,投入巨峰葡萄的栽植工作,因此有別於東埔部落的在傳統狩獵與現代保育的平衡,豐丘部落呈現的是傳統共勞共享精神,如何在現代的農業生產中再現,並將傳統人與土地的緊密關係,透過安全用藥、無毒檢驗等方式來聯繫。

    由於訊息及語言使用上的不對稱,布農族人在產銷班普遍趨於弱勢,無法吸收農會以台語傳授的相關知識技術,然而社會上卻普遍以原住民不善務農、天性怠惰嗜酒、頭腦天生不如平地人等理由來解釋,不承認這是種先天的差別待遇存在。隨著專屬原住民的產銷班成立,幹部們積極向外學習新知並以母語授課,或獲得葡萄評鑑最高分,讓其他平地農戶不禁刮目相看,也詢問是否有入班的可能性等,可見只要給予實質平等的表現機會,原住民也能努力出一番成就。

07.JPG 08.JPG

體驗行程搭配葡萄行銷的用意

    台灣近年的有機蔬果風潮中,往往將焦點放在有機食品與人體健康的關聯上,但是在有機栽培與土地生命的關係卻少有人提及,因此當發生所謂的「假有機」時,通常注意的是有無農藥殘留等問題,忽略了有機不只是生產的標準,也應該將生產的態度納入考量,畢竟台灣農業的密集精耕型態,不是單一農戶進行有機標準生產就好,必須是從水源上游及週遭農戶共同努力才行,所以日前農委會才有放寬有機認定的想法,也有專家提出另立「準有機」、「安全無毒」的中間標準,其實這也是產銷班設定的目標。

    亞熱帶的病蟲害是有機生產的大敵,生產者對化學藥物、肥料的依賴難以擺脫,但是土地能夠承載自清的化學元素有其限度,當化學藥物、肥料的使用氾濫後,土地與生態的平衡將被打破,因此農業單位也積極在推廣、輔導安全用藥及無毒檢驗,藉此減少藥物的濫用並維護食用安全等,這樣的理念擴大便是減少土地負荷,並在生產收益與環境承載上維持平衡,即使無法達到純有機的境地,也要保有有機的生產態度,雖然無不無毒在拍賣市場上並無差別,但是對豐丘的布農族產銷班而言,敢主動檢驗是一種族群的自尊、榮耀與驕傲,在平地農戶錙銖計算檢驗得失時,便願意投入無毒檢驗的自我要求,不但區別出當地原漢族群看待土地的態度,也代表他們在銷售層面的誠實與自信。

    如果無毒檢驗的葡萄只以廣告文宣推廣,到底能有多少印象加分的成效呢?單純的農產行銷活動,並不能完全反映出部落在栽植上的用心,因此我們認為安排農戶與消費者、參訪者的直接面對面,讓參訪者從生產包裝中直接建立互信,同時將接待家庭、觀光休閒農業引進部落,才能讓部落的經濟更加活化,以建立自主品牌來抵抗國外農產叩關的威脅,也相信在葡萄成熟的夏季時節,會是進到結實累累的葡萄園中,直接體驗農戶辛勞及喜悅的絕佳機會,所以行銷的用意在於推廣一種生產態度,並實地體驗、感受與見證,讓生產者與消費者不只是買賣交易而已。

09.JPG 10.JPG 11.JPG

◎原刊載於2007/7/2台灣立報(http://www.lihpao.com/news/in_p1.php?art_id=12910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88427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